信息參考
醫學假信息損害健康
2020-01-20 [關閉]

     媒體每報道一則假新聞,就會增加12%的患者停用他汀類藥物,其后果就是10年后可能增加2000例心血管事件。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其帶動的強勢社交媒體的高度發達,任何大小的真假信息,只要輕輕敲擊電腦鍵盤,輕松一觸智能手機的屏幕,就能瞬間傳播到世界各地,其影響范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捕風捉影、不負責任的報道,甚至蓄意造假的假新聞在網絡平臺上傳播,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愚弄和蠱惑網民的新現象。

    信息碎片化及以偏概全

假新聞在網絡上傳播主要造成兩方面影響:一、信息碎片化。雖然網上的信息資料浩如煙海,應有盡有,但是,用戶在查詢時所獲取的資料可能并不全面,呈現碎片化或片面的特點。筆者認為針對一個專業問題的答案必須是客觀、全面并且建立在專業基礎之上的回答。經常有患者在網上查閱關于疾病的碎片化的診療資料,就認為可以自我診療疾病了,甚至到診室向醫生提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診療意見,甚至挑戰專業醫生或駁斥醫生的論點。二、以偏概全。一些人的思維有時候會存在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先入為主,然后積極尋找支持最初持有觀點的證據而不自覺地忽略反對這個觀點的證據。這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而互聯網上的一些虛假信息對于這種思維模式會起到助紂為虐的作用。由于網絡信息的強大影響力作用于這部分人,不但改變了他們的思想,也會改變他們的行為和態度。正確的思考方式應該是以“證偽”的角度全方位審視事物,求證、思考、辨認,最后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可靠,更接近客觀實際。

醫學領域的假信息或誤導性的報道經通過網絡傳播,就會迅速“生根發芽”。醫學知識欠缺的患者往往被誤導,更有甚者完全拋棄了具有循證醫學依據的主流治療辦法而采用網絡上的“偏方”治療自己的疾病,往往損害了他們的健康或失去最好的治療時機。

麻疹(Measles)、腮腺炎(Mumps)、風疹(Rubella)聯合疫苗接種在美國自1963年普及以來,此類病毒在2000年“銷聲匿跡”。但是1998年英國《柳葉刀》雜志刊登了一篇該疫苗導致自閉癥的錯誤研究報告,一些別有用心的恐慌散播者不斷鼓吹放棄給嬰孩使用疫苗。雖然人數不多但是聲音很大的這一小撮抗拒疫苗者(anti vaxxers)在網絡上大肆渲染疫苗的“毒害性”。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并未因為雜志撤回那篇文章而終止。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收入人群拒絕疫苗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報告顯示全世界由于疫苗接種率幾十年停滯不前,麻疹又蔓延,已造成14萬人死亡病例。

    停用他汀后果10年后出現

近年來,此類的假信息在心血管領域中也有“肆虐”。例如,針對的是降低膽固醇的他汀類(Statins)藥物。高膽固醇能導致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和腦卒中)是不爭的事實,在諸多臨床試驗中他汀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holesterol)、穩定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并且有效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發生。他汀藥物除了降脂之外還有抗炎,減少血液黏度和改善血管順應性,對心血管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指南推薦在以下可以絕對獲益的四類人群中應用:一、已經罹患動脈粥樣硬化者。二、低密度脂蛋白>190mg/dL(4.9mmol/L)。三、40-75歲之間的糖尿病患者。四、10年內罹患心血管病風險>20%的高危人群(基于風險評估方案計算)。

近年來,某些熱門健康網站大肆傳播他汀類藥物的負面新聞,比如說,他汀可以導致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胰腺失調、肌肉萎縮、癌癥、腦出血、腎功能衰竭等等。這些毫無科學依據、憑空想象的無稽之談往往迎合大眾不想服藥的心理,同時網站還會鼓吹自然保健替代品如增補品、特定食材如精油等已達到他們促銷的目的。這類網站還常常誣陷研究者和藥企有不合法的利害關系,同時也引述來歷不明的所謂專家的論調和立場來支持他們的觀點,并設立“面簿戶頭”為反他汀藥物者提供一個反饋平臺,進一步“以訛傳訛”。

有臨床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病患由于對他汀類藥物的恐懼而拒絕治療;媒體每報道一則假新聞,就會增加12%的患者停用他汀類藥物,其后果就是10年后可能增加2000例心血管事件,可見其危害之大。

打擊假信息,防范衛生類假新聞的出現與傳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具體的措施包括:一、科研人員繼續加強研究,科學嚴謹地證明他汀類藥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茖W界、醫學界、專業學會和醫學雜志必須同仇敵愾、同聲討伐假新聞,在各個社交平臺、公共對話場合努力為循證醫學背書。二、對病人進行通俗易懂、明晰肯定的講解和溝通,建立絕對信任的醫患關系。醫生在開藥之前應詳細講解他汀類藥物的獲益和風險,盡可能給他們提供一些信息,以加強他們的認識。三、消除對藥企的懷疑和誤解?蒲腥藛T和藥企之間的關系必須保持透明公正,藥價改革,為病患提供簡易的醫學信息等措施都能增強患者治療的信任和信心。四、建立可信任的平臺,讓公眾能夠輕易獲取正確的想法、醫學信息。新加坡保健促進局和新加坡心臟基金會在這方面可以通過各自的渠道教化民眾和灌輸正確的“養生之道”。

總之,醫學界在打擊假信息的工作必須不遺余力,時刻保持警惕,維護真理。他汀類藥物受到攻擊絕對不是最后的案例,其他任何療法都有可能在將來受到攻擊,所以必須嚴防死守。

 
上海市股份公司聯合會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1020864號-1
地址:零陵路635號愛博大廈3樓B座  電話:+86-21-64810204  傳真:+86-21-64810324
郵編:200030  郵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術支持:群海網絡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